首页

国内最大的女王调教

时间:2025-05-30 06:38:59 作者:揭秘中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:探什么?怎么去?有何难? 浏览量:50096

  中新网西昌5月29日电 题:揭秘中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:探什么?怎么去?有何难?

  记者 马帅莎

  5月29日,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天问二号探测器。这是中国首次实施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,也是继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之后,中国再次实施行星际探测任务。

天问二号任务发射圆满成功。白国龙 摄

  天问二号任务将完成哪些目标?探测器如何飞往小行星?与探月、探火相比,此次任务有何新难点?工程有关专家日前接受媒体采访作出解读。

  探什么?

  根据规划,天问二号任务将通过一次发射,完成多项任务,包括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、取样并返回地球,此后再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。

  工程目标方面,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陈春亮表示,希望实现小行星采样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,并为小行星起源及演化等前沿科学研究提供探测数据和珍贵样品。

  科学目标方面,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韩思远表示,天问二号探测器搭载了11台科学载荷,将对目标天体的地貌、物质组分、内部结构、可能存在的喷发物以及轨道力学等方面开展研究。

  “在取得小行星样品后,我们还将对样品物理特性、化学与矿物成分、同位素组成和结构构造等方面开展研究测定。”韩思远说,我们希望通过天问二号任务实施,能够在这两类小天体的认知、起源、演化等方面取得科学研究突破。

  怎么去?

  据了解,天问二号任务整个飞行过程复杂且精细,共包含13个飞行阶段,设计任务周期长达10年左右。

  其中,小行星2016HO3采样返回任务共分9个阶段。完成发射后,天问二号探测器进入小行星转移段。随后探测器依次进入小行星接近段、交会段、近距探测段,并在近距探测段“边飞边探、逐步逼近”,对小行星开展悬停、主动绕飞等探测,确定采样区后进入采样段。

  完成采样任务后,探测器将经历返回等待段、返回转移段,并在返回转移段接近地球,返回舱与主探测器分离,之后独自进入再入回收段,预计于2027年底着陆地球并完成回收。此后,主探测器继续飞行,前往主带彗星311P,开展后续探测任务。

  有何难?

  此前中国已成功实施天问一号任务,实现了火星“绕、着、巡”探测,但天问二号任务主要针对小行星和主带彗星开展探测活动,探测目标不同,也带来新的技术难题。

  一方面,科学家目前对于小行星2016HO3的自转速度、表面状态等具体情况尚存一定不确定性,这为天问二号任务带来艰巨又复杂的挑战。韩思远表示,对此,工程将采用“边飞边探边决策”的策略,以应对目标天体特性不确定等难题。

  另一方面,不同于月球采样和火星着陆,小行星附着与采样是在弱引力条件下进行。韩思远指出,根据目前的观测数据判断,小行星2016HO3的平均直径约41米,几乎处于零重力环境,加之小行星处于高速自转状态,探测器需在这种复杂条件下,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稳定附着及采样,任务难度巨大。

  此外,天问二号任务距离跨度大也为其增添挑战。完成小行星采样任务后,天问二号主探测器还将与返回舱分离,花数年时间飞往主带彗星311P。小行星2016HO3距离地球约1800万至4600万公里,主带彗星311P距离地球约1.5亿至5亿公里。韩思远称,距离地球远、多目标探测、任务周期长,对轨道设计、能源管理、智能控制以及探测器工作状态的长寿命、高可靠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要求。

  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单忠德表示,国家航天局牵头实施天问二号任务,推动星际探测征程接续前进,迈出了深空探测的新一步。任务实施周期长,风险难度大,工程全线攻坚克难,协同攻关,确保了发射任务圆满成功。期待天问二号按计划完成各项探测任务,取得更多原创科学成果,揭开更多宇宙奥秘,增进人类认知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“Z世代”热衷“新中式养生” 中药版酸梅汤引领消费新时尚

鱼类资源是湿地带给当地乡民最丰富的馈赠,以“渔”为生的渔民是湿地内最古老的职业。自从有人类居住于此,先民就在湖上撒网捕鱼、呷啜鳟羹。随着历史更迭,渔民的作业方式也发生着改变,但顺应自然的理念却始终贯穿在水乡的经济生产之中。

网易员工离世引关注 公司该对员工心理健康负责吗?

全面绿色转型的过程,是创造更多发展机遇的过程。当前,我国发展正处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关键时期,需要借助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,推动实现生产与消费的再平衡。这也意味着,绿色转型必然带来新的市场需求,孕育新的发展商机。在这个过程中,要不断提升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电动汽车等优势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,重塑全球竞争格局。同时,进一步拓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应用场景,积极为社会发展注入更多绿色生产力。

汪毅夫: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将为两岸同胞带来更多机遇

会上,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副会长、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安七一,中国西藏信息中心副主任卢远建等专家学者发言,围绕弘扬孔繁森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研讨交流。(完)

以改革凝聚人心汇聚力量

社火表演少不了舞龙舞狮。在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市,由各乡镇代表队组成的社火队伍行进表演近3公里。伴随着阵阵锣鼓声,一条条“长龙”上下翻腾、左右舞动,一只只“醒狮”动作敏捷、威风凛凛,赢得沿途观众喝彩。

中印两军举行第二十一轮军长级会谈

截至6月底,深圳市托育服务机构已逾1000家,总托位数超5万个。统计显示,深圳宝爸宝妈托育需求强烈,0至3岁托育需求在三分之一左右,其中2至3岁托育需求高达85%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